严太婆锅魁培训加盟官网
全球加盟热线:132-5822-4820
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,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。芒种的“芒”字,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,“种”字,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。所以字面的意思是“有芒的麦子快收,有芒的稻子可种”,农民间也称其为“忙着种”。
芒种[上声],五月节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[去声]矣。
初候 螳螂生。螳螂,草虫也,饮风食露,感一阴之气而生。能捕蝉而食,故又名杀虫。曰天马,言其飞捷如马也;曰斧虫,以前二足如斧也。尚名不一,各随其地而称之。深秋生子于林木闲,一壳百子,至此时则破壳而出,药中桑螵蛸是也。
二候 鵙[音局]始鸣。鵙,百劳也,《本草》作博劳,朱子《孟》注曰:博劳,恶声之鸟,盖枭类也。曹子建《恶鸟论》,百劳以五月鸣, 其声然,故以之立名。似俗称浊温,故《埤雅禽经》注云,伯劳不能翱翔,直飞而已。《毛诗》曰:七月鸣,盖周七月、夏五月也。
三候 反舌无声。诸书以为百舌鸟,以其能反复其舌,故名。特《注疏》以为虾蟆,盖蛙属之舌尖向内,故名之。今辨其非者,以其此时正鸣, 不知失考也。《易通卦验》亦名为虾蟆无声,若以五月正鸣,殊不知初旬见形后,形亦藏矣,陈氏曰:螳螂、皆阴类,感微阴而或生或鸣, 反舌感阳而发,遇微阴而无声也。
芒种:二十四节气之一。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°时开始。《通纬*孝经援神契》:“小满后十五日,斗指丙,为芒种,五月节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。”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。
芒种——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,夏种开始。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。太阳到达黄经75°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”。意指大麦、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,抢收十分急迫。晚谷、黍、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,故又称“芒种”。春争日,夏争时,“争时”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。人们常说“三夏”大忙季节,即指忙于夏收、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。
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:“一候螳螂生;二候鹏始鸣;三候反舌无声。”在这一节气中,螳螂在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;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,并且感阴而鸣;与此相反,能够学习其它鸟呜叫的反舌鸟,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。
顾名思义,“芒”指有芒作物如小麦、大麦等,“种”指种子。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。所以说芒种是一个代表成熟与收获的节气。
芒种前后,我国中部的长江中、下游地区,雨量增多,气温升高,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,空气非常潮湿,天气异常闷热,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,所以在我国长江中、下游地区也叫“霉雨”。
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,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。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,中稻、红苕移栽接近尾声。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,秧苗嫩绿,一派生机。“东风染尽三千顷,折鹭飞来无处停”的诗句,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。到了芒种时节,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,应该抓紧栽插;如果再推迟,因气温提高,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,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,产量必然不高。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;如果栽苕过迟,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,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,不利于薯块膨大,产量亦将明显降低。农谚“芒种忙忙栽”的道理就在这里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